电影烧包

标题: 高清电影主要封装格式简介[二] [打印本页]

作者: lanselingyu    时间: 2022-5-8 04:15
标题: 高清电影主要封装格式简介[二]
本帖最后由 lanselingyu 于 2022-5-8 12:54 编辑


2.TS封装格式:

  说起TS封装格式,不得不提到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的HDDVD。当初尽管HD DVD以及BD两家在编码上都统一采用MPEG2/VC-1/H.264,可在封装格式上又有所分岐。DVD论坛官方所认可的HD-DVD使用的是PS封装,即Program Stream(程序流),这和之前DVD所采用的MPEG2 Program Stream封装是一样的,PS流的后缀名是VOB以及EVO等。而BD在没有DVD论坛官方认证的情况下,自然不是PS封装,而是使用了MPEG2的另一封装方式TS封装,即Transport Stream(传输流),TS流的后缀名为TS。因BD在竞争中获胜,因此现在我们常见的是TS封装格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TS封装容器

    原始的模拟视频采用MPEG2数字化编码后,你可以采用TS流格式封装成TS流文件,也可以采用PS流格式封装成PS流文件,选择权在于你,TS流是称为实时流,他把视频信息分成很多很小的包,损坏了一个包,你解码回放时只是看不见一小部分(例如出现马赛克),但是PS流是文件流,文件损害的话,整个文件都看不了了。再形象的说,一段视频资源用TS流封装就是把这段视频切成10个部分,放到10个盒子里,一个盒子一个盒子的按照顺序打开,你就能看完这段视频;而PS流式把整个视频放到1个盒子里,它会自动按照顺序播放出来给您观看;如果有一个盒子坏了,TS流可以看到9个盒子,PS你就都看不见了。
  我们着重说一下TS封装的格式,电视节目是你任何时候打开电视机都能解码(收看)的,所以,MPEG2-TS格式的特点就是要求从视频流的任一片段开始都是可以独立解码的。从结构上来说,TS是由头文件和主体所组成的,扩充过的TS流还包括时间戳。这样不管是什么格式的VBR音轨,都很容易通过时间戳来同步图像。当然,对新的声音格式来说,需要新的分离器,解码器来实现解码。目前在不断改进开发中。TS不像AVI,从诞生那天起,就考虑到了网络播放,所以很快成为了世界标准并广泛应用于电视台数字播放,手机等各个领域。

  3.MPEG封装

  MPG又称MPEG(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即动态图像专家组,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与IEC(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Committee)于1988年联合成立,专门致力于运动图像(MPEG视频)及其伴音编码(MPEG音频)标准化工作。
  MPEG是运动图像压缩算法的国际标准,现已被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平台支持。它包括MPEG-1,MPEG-2和MPEG-4。MPEG-1被广泛地应用在VCD(video compact disk)的制作,绝大多数的VCD采用MPEG-1格式压缩。MPEG-2应用在DVD(Digital Video/Versatile Disk)的制作方面、HDTV(高清晰电视广播)和一些高要求的视频编辑、处理方面。
  MP4(也叫MPEG-4)是MPEG格式的一种,是活动图像的一种压缩方式。通过这种压缩,可以使用较小的文件提供较高的图像质量,是目前最流行(尤其在网络中)的视频文件格式之一。这种格式的好处是它不仅可覆盖低频带,也向高频带发展。MP4从其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MP4最流行使用的压缩方式为DivX和XviD。经过以DivX或者XviD为代表的MP4技术处理过的DVD节目,图像的视频、音频质量下降不大,但体积却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可以很方便地用两张650MB容量的普通CD-ROM来保存生成的文件。用一张盘就可以容纳一百零几分钟的一部电影,而此时的画面质量明显优于VCD。MPEG格式视频的文件扩展名通常是MPEG或MPG。

  4.MKV封装格式:

  MKV是一种新的文件格式, 优点非常鲜明: 可以灵活搭配任何视频和音频编码, 就像一个会变形的万能包装箱。任何视频编码文件都可以放入MKV, 当然眼下最新的H.264是最流行的啦.任何音频编码文件也可以放入MKV, 而且可以一部电影放N个不同的音频, 比如一个音频是中文配音双声道, 一个音频是英语的5.1立体声, 另一个是日语的7.1环绕立体声, 每一个音这与多年前VCD使用的左右声道分别放不同配音的方法有本质区别。
  还有更妙的, 可以把多个字幕都放进MKV里. 这样你可以在观看时随意切换字幕, 哪国人都能看懂啦.mkv目前在电脑上普及很快, 不过手持机支持还不普遍.由于MKV的明显优势, 新的DVDRIP, bluediscrip都大量使用MKV封装了, 甚至有超越官方MP4封装的趋势.MKV封装中, 当前公认比较好的视频和音频编码方式是, h.264(x.264)视频搭配AAC音频.
容易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MKV与AVI等相比有什么优势:

  它对比AVI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
  1:可变帧率:这需要编码的配合,试想一下在回放变化比较慢(比如说静物)时以比较低的FPS来代替,可以节省不少资源。
  2:错误检测以及修复:这无疑提供了纠错和容错性,在网络传输的今天尤为需要。
  3:软字幕:经常看DVDrip以及HDrip的朋友了解到,字幕一般都是以其它文件形式存在,在MKV里它可以内嵌在封装里,但不会和视频混淆,也可以多字幕随意选择。这样在传输保存时比较方便。
  4:流式传输:这和TS流的原因基本一致,通过时间戳来管理视频以及音频的同步问题,做到即下即看。
  5:菜单:交互式的操作使得MKV更加人性化。
  6:强大的兼容性:MKV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容纳多种不同类型编码的视频、音频及字幕流,即使是非常封闭的RealMedia及QuickTime也被它包括进去了,堪称万能的媒体容器。
  7:开放性和跨平台性:Matroska使用的是一种开放的架构,拥有众多的先进特性,并且能跨平台使用。
  
       二.MKV与AVI清晰度怎么比较?

  1. 相同的分辨率情况下,MKV和AVI谁的体积小一些?
  如果你能理解上面的比喻,那么就应该知道,这个问题没有多大的意义。体积的大小关键在于里面装的视频的大小。如果封装了同样的内容,那么体积几乎是一样的。
  2. 相同的体积情况下,MKV和AVI谁的清晰度要高一些?
  同样的道理,这个问题也没有什么意义。清晰度取决于MKV和AVI中封装的内容。如果MKV封装的是720p,AVI封装的是1080p,你觉得哪个清晰?如果反过来也一样。
  3. 相同的清晰度情况下,MKV和AVI谁更为流畅一些?
  相对来说,AVI比较适合较老一点的机器。如果你的配置不是很好,可能播放AVI比较合适。当然,这也取决于你播放用的分离器和解码器。
  4. 相同流畅的播放情况下缩小和放大视频界面,MKV和AVI谁失真率小一些?
  和之前的问题一样,如果有失真率,也是因为所用的播放器和解码器产生的。更多的,是心理作用产生的。
  “在网上看的资料上说MKV和AVI的清晰度是一样的",首先,这句话这样说本身就有问题,MKV和AVI只是一种封装手法,不能决定清晰度的,清晰度主要还是要看片源本身清不清的。就如同一个玻璃水缸装水,如果想要呈现给人们清晰的感觉最重要的是里面的水是干净的。也就是说只有编码的视频压缩的小足够清晰才真正的会影响视频画面的质量,跟封装格式没有多大的关系。
  当然封装时的编码方式也有点关系,但主要是同样的片压出来的灰度有点不同,目前MKV主要都是X264的编码方式,而AVI大多还是 DIVX编码的,DIVX编码的在早前压的片出现较多,而现在主流大多都用X264编码用MKV封装,因为这种方式压出来片画面不会明显偏灰,看起来颜色更“实”些,所以同一片源压出来的片给人感觉更自然些,感觉就会清点。所以你会感觉“MKV比AVI明显清晰”。当然用X264编码也可用AVI封装,压出来的片和用X264编码用MKV封装是一样的,只不过很少人这样做,听说有点难度,当然AVI格式有个好处就是能在WINDOWS里看到缩略图。
  MKV和AVI格式的片本身不存在谁大谁小,主要要看编码时采用多高的码率,码率越高,文件越大,一般码率越高相对越清,当然同样的编码方式就好区分些。
  
       补充:VOB就是DVD的原文件格式,也就是没经过重编码的,当然大很多,也比重编码过的MKV和AVI清晰一些。MKV和AVI只不过是一种把原片重编码后封装出来的一种文件格式,因为你没搞清楚这点,所以会对这些不同格式产生这么多问题,搞清楚后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
       X264编码成MKV之所以现在大受欢迎,就是因为这个方式可把原片压成小很多的文件,但片的质量能达到很近原片的程度。早前DIVX编码也是这个原因,只不过X264编码的片目前出来更好些。
  
       总结:视频封装格式说到底是一个成型的文件类型,是为了播放服务的,但是却不是影响视频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 熊肚兜    时间: 2022-5-8 07:54
手误 点差了  支持才对
作者: lanselingyu    时间: 2022-5-8 12:48
熊肚兜 发表于 2022-5-8 07:54
手误 点差了  支持才对

谢谢支持鼓励!祝美女快乐!




欢迎光临 电影烧包 (https://f-fans.vip/) Powered by Discuz! X3.3